湘绣劳动教育的课程标准
设计一套全省可参考的、面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是本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依据泰勒原理,同时借鉴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经验,本项目构建了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的设计路径,该路径由组建团队、设计总表、设计分表、使用劳动项目安排表、评价劳动项目安排表等环节构成。其中,设计总表包括搜集资源、分类资源、扩展资源、补充资源,设计分表包括组织项目顺序、划分单元课型、确定单元逻辑、描述课时要点。
由于劳动课程标准对劳动课程的总目标以及学段目标进行了科学和准确的描述,学校无须构建劳动课程目标,而课时劳动项目目标则是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需要关注的。
(一) 组建团队编制
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具体制定和实施需要包括校级领导(校长或副校长) 在内的,以劳动科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的共同参与。作为编制团队的组长,校级领导要做好组织和资源保障,为劳动项目安排表的编制提供支持和激励。劳动科组长身为湘绣劳动教育项目安排表编制的牵头人、协调者以及专业人士,要发挥好谋划、组织、协调、把关等作用,为安排表的编制建言献策。 一般情况,一个年级至少需要1名骨干教师参与,承担一个年级两个学期的湘绣劳动教育项目安排以及年级分表的设计。
另外良好的校内沟通模式、足够的自由空间(参加会议、进修和业务学习等)、良好的计划和组织、必要的激励机制等为教师提供支持,皆有助于湘绣劳动教育项目安排表的开发。
(二) 设计总表
设计总表的本质是安排湘绣劳动教育项目的过程。
湘绣劳动教育项目的安排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学校已有的与湘绣劳动教育相关的项目储备、湘绣实践资源的可获取程度等, 因此,湘绣劳动教育项目的安排总是伴随着搜集、分类、扩展、补充、删改的进程,在此期间,劳动项目间的关系会根据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调适。
(1) 搜集资源
总体上,湘绣劳动教育项目安排表采取整合与利用的取向,编制团队需要全面盘点跟湘绣劳动教育有关的可利用资源,如各类湘绣手工体验作坊、展览、讲座、湘绣教学视频、在线课程和互动教学软件等,对此类资源进行全方位占有,确保湘绣劳动教育项目安排表有一定数量的资源实施基础。
(2) 分类资源
把搜集好的湘绣劳动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分配到课程标准中是设计总表的关键,其本质是学校按照“年级(学期)×十大任务群”分析框架对劳动项目进行分类。 理论上,“年级(学期)×十大任务群”分析框架共形成了20N个(N代表学校年级数量) 类型(单元格),考虑到并非所有学段都覆盖了十大任务群,学校首先屏蔽掉不需要安排劳动项目的类型,然后严格依据一定的标准把劳动项目归类到适切的类型。
适切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劳动课程标准,二是资源条件基础。劳动课程标准提供了劳动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同时对不同学段不同任务群的劳动项目(内容)的选取有基本的要求,是劳动项目归类的重要参考。 资源条件基础也是学校应着重考虑的,学校需秉持“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用花钱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的原则对湘绣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取舍和分类,尽可能利用好身边资源。
按照一个学期20课时、一个单元劳动项目5课时的设计标准,一个年级一个学期至少需要安排4次湘绣劳动教育,一个学年至少安排8次湘绣劳动教育。按照关系处理由点到面的逻辑,科学、合理的学期湘绣劳动教育项目安排可以参照如下标准:①上下连贯。上下(时间维度) 相邻的活动间保持逻辑的连贯;②学段覆盖。 湘绣劳动教育对学段任务群进行了全覆盖,不可或缺;③时间恰当。湘绣劳动教育实施的时间符合时令季节等科学规律,不同教育资源的使用时间及周期长短适宜,互相补充。
(3) 扩展资源
事实表明,采取已有湘绣劳动教育资源归类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劳动项目安排的需要。为了弥补湘绣劳动教育资源类型和数量的不足,学校需要基于已有劳动教育资源向空缺的类型拓展。
(4) 补充资源
通过搜集资源、拓展资源等方式,学校湘绣劳动教育课程安排总表基本完成了课程内容的安排。不过, 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本身的活动,需要与其他学校构成互动关系,如开展校级、校际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交流活动,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研制成果;挖掘湘绣实践场所潜能,使之能够开发更多的课外实践项目;开辟新的湘绣实践场所,面向新的湘绣实践场所融入科技创新行业、乡村振兴战略、工匠精神、传统文化教育,将湘绣劳动教育打造成多行业融合式劳动项目。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劳动教育开展的需要把劳动周、劳动主题活动作为规范化课程的补充安排到相应的年级(学期),对劳动课程、劳动周、劳动主题活动一体化设计,从而使得不同形的湘绣劳动教育形成育人合力。
(三) 设计分表
设计分表是把湘绣劳动教育课程安排总表的课程项目设计成以单元为组织结构的单元课程项目以及课时劳动项目。设计分表包括组织活动顺序、确定划分单元课型、单元逻辑、描述课时要点等环节。
(1) 组织项目顺序
学期单元湘绣劳动教育课程的编排顺序是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说总表解决不同课程资源的组合问题,那么分表则要解决课程资源间的排列问题,受时令季节、项目周期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的编排顺序对单元湘绣劳动课程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教育效果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按照一个学期 4 个单元劳动项目的设计思路,学期单元劳动项目的排列方式有 24 种,学校可以从若干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中选出最佳组织方式。 由于单元劳动课程排列方式众多,年级可把相同组合方式的单元劳动项目的不同排列方式供班级选择,从而避免湘绣实践资源的短期需求暴增而导致学校资源供给不足。
同样,科学、合理的学期单元劳动课程组织顺序可以参考如下标准:①与时令季节保持一致时令季节蕴藏着科学规律,是科学规律的文化表达,学期单元劳动课程编排只有遵循科学规律才会有好的劳动成果以及劳动教育效果;②时间利用充分。 课时对学校而言,永远是稀缺资源,单元湘绣劳动课程的编排没有空档期。 长周期的单元劳动课程中可以穿插短周期的单元劳动课程;③项目容易实施。学期单元劳动课程的编排应有利于课程开展, 湘绣劳动课程越容易开展,编排得越合理。
(2) 划分单元课型
劳动课程要立足于学科、扎根于学校,一定要走内容、教学、课型、课时等规范的道路,而不是松散式、任意式实施。湘绣劳动课程类型可以划分为:筹划课、行动课以及展示课。
筹划课1个课时,行动课一般2-3个课时(3课时居多),展示课1个课时。“三课型五课时”的结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单元劳动项目。作为一个单元劳动课程,第一个课时是用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方案设计以及劳动资源筹备;行动课的第一课时到行动课的最后一个课时都是学生以湘绣劳动的方式执行和实施劳动方案的过程;展示课用来展示湘绣成果、分享湘绣体验、形成深刻认识的过程。“三课型五课时”以整体化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3) 确定单元逻辑
湘绣劳动课程的大单元结构以单元湘绣课程的方式组织,除了筹划课和展示课作为单元湘绣课程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课是固定的外,系列化的行动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地,行动课的逻辑有三种, 分别是递进式、并列式、扩散式。可以根据湘绣实践的场地确定行动课的逻辑,三种逻辑都可以有效地把零散的劳动组织起来,使湘绣发挥更大的美育功能。
(4) 描述课时要点
描述课时要点是学校对已经确定好了的课时湘绣活动从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多个指标维度进行文本描述。 一般地,采用“对照劳动课程标准、结合项目、逐步分解、精确描述”的方式来表述。 事实上,年级分表对课时劳动项目的内容、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都可以在劳动课程标准上找到对应要求。学校需要对照劳动课程标准的描述,结合课时活动的具体任务和形式,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课时要求,把课程标准的宏观表述转化为活动情境以及现有条件下的具体描写。
(四) 使用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使用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包括两个重要内容: 一是编写教学设计,二是实施劳动活动,通过使用,对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全方位的检验,进而为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评价提供证据。
编写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劳动项目安排年级(学期)分表,撰写单元劳动教学设计,把年级分表对劳动项目的具体要求转化为教师准备实施的内容。湘绣教学设计采用单元劳动教学设计和课时劳动教学设计相结合的“总分”形式,单元劳动项目教学设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湘绣进行刻画,由单元设计依据、单元湘绣学习目标、单元湘绣内容、单元湘绣实施场域、单元劳动过程、湘绣操作方法等部分构成;课时劳动教学设计侧重于从局部的角度对湘绣详细刻画,由课时内容分析、课时学情分析、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所需资源、劳动教育主要过程、课时板书设计、课时评价设计、课时教学反思与改进等部分构成。以下分为了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
1.幼儿园阶段:
课程名称: 湘绣启蒙
课程内容:
认识湘绣:介绍湘绣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
初步练习:通过简单的湘绣线路练习,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创意活动:引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创作简单的湘绣图案。
教学方法: 故事讲解、示范操作、手工制作、游戏互动。
课时安排: 每周1-2课时,每次30-45分钟。
2.小学阶段:
课程名称: 基础湘绣技法
课程内容:
基本技法:学习湘绣的基本针法、线路和绣法。
图案练习:练习常见的湘绣图案,如花鸟、山水等。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湘绣作品。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练习演绎、作品展示、个性创作。
课时安排: 每周2-3课时,每次45-60分钟。
3.中学阶段:
课程名称: 湘绣进阶技艺
课程内容:
高级技法:学习湘绣的复杂针法和创新绣法。
风格演练:掌握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湘绣技艺。
作品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湘绣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探究、技法演练、作品评析、创意设计。
课时安排: 每周3-4课时,每次60-90分钟。
4.大学阶段:
课程名称: 湘绣创新设计
课程内容:
设计理论:学习湘绣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创意实践:开展湘绣创意设计项目,提升设计能力。
产业应用:探索湘绣在时尚、艺术、工艺品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践演练、项目实践。
课时安排: 每周2-3课时,每次90-120分钟。
5.教师培训:
培训内容: 湘绣教育理论、技术教学、课程设计、评估与管理等。
培训形式: 理论研讨、技术培训、实践演练、经验交流。
培训对象: 幼儿园、学校教师及相关从业人员。
培训周期: 根据不同课程层次和需求,安排1-2周的集中培训或长期轮训。
6.评估与认证:
考核内容: 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和作品评价等。
考核形式: 笔试、技能操作考核、作品展示、综合评价。
证书颁发: 根据考核成绩,颁发相应级别的湘绣劳动教育证书。
(五) 评价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评价,本质上是对湘绣课程进行评价。 根据课程评价的内涵,劳动课程评价包括劳动课程资料、学生劳动素养以及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因此,湘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评价则包括了劳动项目安排表评价、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劳动项目安排表使用评价。以上课程标准旨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湘绣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标准,促进湘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